唐代賈島有詩云:“十年磨一劍,霜刃未曾試。今日把示君,誰有不平事?”意思是劍客經過十年心力,最終刻苦修煉成就大器。試問未有十年磨一劍的厚積,何來今日把示君的實力?
2012年10月26日,山東經典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喜訊,該公司榮獲“中國鋼結構制造特級資質”。此次特級資質的(de)獲得,將為公司在鋼結(jie)構(gou)制造領(ling)域實現了重大突破(po),促進大型鋼結(jie)構(gou)制造的發(fa)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。
十年歲月,洗盡鉛華。以劍觀鋼構行業,在濟寧,擁有10年歷史的鋼結構企業很多,而歷經10年時光磨礪,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卻鳳毛麟角。
瞄(miao)準鋼構覓商機
10月31日,記者來到山東經典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,想了解該企業是如何淘盡黃沙,收獲真金的。
據(ju)該公司董事長苗(miao)樹文(wen)介紹,山東經典建設工程(cheng)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,是經典集團全資子公司。他們在創業者的帶領下,白手起家,目前規模已成為濟寧市同行之最。
公司創業之初,困難重重。沒有廠房,就在兗州南關租了300平米的半個院落做場地;沒有資金,就東挪西借了一部分湊夠50萬元的啟動資金;買不起先進生產設備,就買來一臺壓瓦機和一臺C型鋼機……“說是老板,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;說是加工廠,只有幾間簡陋的瓦房。廠子里總共加起來才10來個人……”苗樹文說起經典重工集團剛起步時的情景,顯得緊張又興奮。
“2002年前后,當時濟寧市有好幾家規模很大的鋼結構企業,他們是老大哥,我們只能算小弟。”苗樹文坦誠地告訴記者。
初期的加工廠主要生產彩鋼瓦和C型鋼等圍護材料。“當時大家有這樣一個目標,要把小廠子做成大企業。”談到如今取得的成績,苗樹文說,當時他們對自己選擇的商機信心十足,并憧憬著未來發展的藍圖。
異軍突起練內功
憑著一股子吃苦耐勞的勁,以及創業的膽識和魄力,“在兩年的時間內,我們就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像模像樣的企業。”苗樹文說,在掘到第一桶金后,2003年下半年,在兗州市新兗鎮工業園,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和廠房。25畝地,雖然不算大,但足以提升和鼓舞所有員工對未來的信心。“我們都覺得企業有奔頭了。”苗樹文說起公司的這一轉折,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
“這時候我們買來設備,更新生產線,就開始加工鋼結構構件、圍護材料產品。”苗樹文說,經典重工進入創業積累期。
2005年,經典重工再次擴大規模,更新生產線,建起100畝地的廠房,并蓋起了兩層的辦公樓。“那時候我們的事業已經初具規模,企業有200多人。”苗樹文告訴記者,到了2006年和2007年,山東經典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入成長期,已經略有起色,便開始著眼市外、省外更大的市場。
2005年下半年,該公(gong)司(si)獲得(de)國家鋼結構專業二級(ji)承包資質、鋼結構工程(cheng)設計乙級(ji)資質,發(fa)展成為(wei)鋼材物資公(gong)司(si)、工程(cheng)設計、加工制作(zuo)、安(an)裝施工等多領域集團公(gong)司(si)。
成功往往是基于周密而艱辛的準備。“07年、08年、09年是我們快速成長的3年,從技術到銷量。07年,年產七八千噸;08年、09年,年產量2萬噸。”苗樹文對公司的發展歷程記憶猶新,談起公司的每一個變化都如數家珍。
2008年-2011年,經典重工在鋼結構行業里的知名度和規模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。然而畢竟社會在進步,鋼結構產業如何做大做強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問題。能否增加產能,提升企業品牌戰略?
“2011年之前,我們做的是輕鋼,之后我們做重鋼。”苗樹文說,鋼結構行業整體競爭日趨激烈,伴隨行業發展階段的轉變,企業生存環境也在發生改變,企業要么做強,要么被淘汰,維持即是末落。
2011年上半(ban)年,山東經(jing)典重工有限公(gong)司(si)籌(chou)建(jian)成立。公(gong)司(si)主要生產管道(dao)支架和新(xin)型(xing)(xing)鋼(gang)(gang)砼高(gao)層建(jian)筑。苗樹文告(gao)訴記者,管道(dao)支架屬于耐(nai)高(gao)溫、耐(nai)高(gao)壓、耐(nai)腐蝕(shi)的(de)(de)高(gao)科(ke)技產品,我(wo)國(guo)一直(zhi)從國(guo)外進口(kou),投產后將取代國(guo)外進口(kou)產品,市場前景巨大(da);新(xin)型(xing)(xing)鋼(gang)(gang)砼高(gao)層建(jian)筑符合國(guo)家(jia)倡導(dao)的(de)(de)集約(yue)型(xing)(xing)經(jing)濟(ji)發(fa)展趨勢,符合可持續發(fa)展的(de)(de)要求,屬于國(guo)家(jia)重點推廣(guang)項目。
企業魅力留人才
“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,我們在人才方面遇到過很大的困難,為了能實現做品牌企業的夢想,企業不惜重金引進設計人才、分解技術人才、管理人才、生產型人才。”苗樹文說,剛起步時,他們吃盡了缺乏人才的苦頭。“原來的時候企業小,沒人愿意跟著干,再加上剛開始做不太懂,由于沒有矯正機,生產出來的柱子不直。我們這才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。”
常言道:“八分人才,九分使用,十分待遇”。經典重工在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方面可謂用心良苦。“我們除了工資待遇豐厚意外,還讓員工更有歸屬感!”
經(jing)典重(zhong)工(gong)強勁的發(fa)展,為(wei)科(ke)技創新搭(da)建(jian)起了(le)平臺,各(ge)類(lei)人(ren)才(cai)脫穎而出。目前,一大(da)批業務(wu)人(ren)才(cai)逐漸挑起了(le)大(da)梁。
風光無限(xian)展未來
與(yu)(yu)傳統的(de)磚混結構(gou)和鋼(gang)筋混凝土(tu)結構(gou)住宅相(xiang)比,鋼(gang)結構(gou)具有(you)綠色(se)、環保、節(jie)能(neng)、可回(hui)收循環利(li)用(yong)等優勢(shi)(shi)。在高層建筑(zhu)、大型工廠、大跨度空(kong)間結構(gou)住宅建筑(zhu)中,鋼(gang)結構(gou)的(de)優勢(shi)(shi)更加明顯。因此(ci),國家出臺了(le)一系列政策支持鋼(gang)結構(gou)行業發(fa)展。從城(cheng)市化與(yu)(yu)消費升級(ji)、產業升級(ji)與(yu)(yu)轉(zhuan)移兩大行業長期(qi)發(fa)展的(de)驅動(dong)因素來(lai)看(kan),鋼(gang)結構(gou)行業面臨廣闊的(de)發(fa)展前景。
苗樹文告訴記者,近年來,經典重工(gong)成功完成了內蒙古體育(yu)館、阿爾及利亞車站、及坦桑尼亞等重點工程的構件(jian)制(zhi)造任務,成功進軍(jun)國際市場,并積極與韓國、美(mei)國(guo)、法國(guo)等國(guo)際知名企業合作,開辟管道支架、新(xin)型鋼(gang)砼(tong)制造等市場,實(shi)現了(le)輕鋼、重鋼年(nian)產16萬噸,年銷售(shou)收入(ru)30億元的奮斗(dou)目標。
據苗樹(shu)文(wen)介紹,這次(ci)經典重工獲(huo)得特級資質,為其承接高層(ceng)及(ji)(ji)超高層(ceng)建筑(zhu)、大(da)跨度(du)空(kong)間鋼(gang)結(jie)構(gou)、橋梁、高聳塔桅、大(da)型鍋爐鋼(gang)架、海洋(yang)工程鋼(gang)結(jie)構(gou)、壓力容器、管(guan)道、通廊、煙(yan)囪(cong)、非標設備及(ji)(ji)成(cheng)套設備等工程起到了決定(ding)性的作用。